文|凝妈悟语
儿子刚升入初中的时候,孩子们普遍都不适应—— 科目从三科骤增到七科,每天的作业都很多。
那段时间,孩子们忙着写作业,妈妈们则在群里互相加油打气,分享着相似的焦虑和心疼。
记得有天晚上已经11点多了,群里还热闹着!
一位妈妈说孩子还在赶数学卷子,自己只能坐在旁边陪着熬夜;
另一位妈妈的消息让人心揪:“孩子困得直点头,我实在没办法,给他冲了袋咖啡提神”。
看到这话,妈妈们都急了,纷纷劝她 “孩子还小,大脑还没发育好,哪能喝咖啡?累了就先睡,作业明天再想办法”。
那次深夜聊天,让我猛然意识到:很多家长和我一样,太想让孩子跟上学习节奏,却在不知不觉中,纵容孩子用错误的方式伤害大脑。
现在,我想把这3 个容易被忽视的坏习惯整理出来,希望更多父母早了解、早干预,给孩子的大脑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。
展开剩余85%一、频繁熬夜:熬掉的不只是睡眠,还有大脑活力现在的孩子学业压力确实大,不少孩子为了完成作业、复习功课,常常要熬到凌晨;
还有些孩子趁着父母不注意,偷偷躲在被窝里刷手机、玩游戏,把熬夜当成了 “常态”。
但无论是哪种原因的熬夜,对孩子的大脑来说都是 “慢性伤害”。
我曾看过很多学霸分享学习经验,他们大都提到 “不熬夜” 是成绩好的关键。
当时还不太理解,后来接触了脑科学知识才明白:大脑在夜晚需要通过睡眠修复,而熬夜会让大脑持续处于 “透支” 状态。
脑科学研究表明:
晚上,大脑持续工作,会消耗前额叶能量,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下降、意志力减弱; 同时,大脑兴奋时产生的腺苷无法通过睡眠消除,堆积在神经系统里,第二天孩子会疲惫不堪,记忆力、注意力都受影响。 而且人的心理能量有限,晚上用光了,白天就没足够能量支撑学习。我自己有过深刻体会:如果前一晚熬到 12 点后睡觉,第二天醒来脑袋就昏昏沉沉的。到了上午 8 点,就开始犯困,想睡还睡不着,整个人毫无精神。
儿子初高中那几年,也常因为熬夜陷入 “恶性循环”:
晚上写作业到 11 点多甚至更晚,第二天早上 6 点多就得起床上学,每次都要我反复叫好几遍才能醒,眼睛肿肿的,明显没睡够。
白天让他做件小事,总是慢半拍,连老师都反馈 “上课容易走神,听课效率不高”。
后来有机会睡够觉,他不仅白天精神饱满,成绩也慢慢提了上来。
所以千万别觉得 “熬夜能多学一点”,对孩子来说,规律作息、早睡早起,才能让大脑保持活力,学习效率反而更高。
二、早餐吃不好:一顿劣质早餐,拖垮一上午的脑力“一日三餐,早餐为王”,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尤其重要。
经过一整夜的消化,孩子身体里的能量和营养基本消耗殆尽,而早上正是大脑需要能量支撑的关键时段 —— 这个时候,消化道经过休息,吸收效率达到顶峰,恰好能为大脑补充 “燃料”。
可现实是,很多孩子的早餐要么 “对付了事”,要么干脆不吃。
但家长们可能不知道,不吃早餐或吃劣质早餐,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大脑功能。
当大脑缺乏足够的营养供给时,孩子会出现专注力低下、反应迟钝的情况。
而学校的课程安排往往把数学、语文、英语等主要科目放在上午,这就意味着孩子在最需要吸收知识的时候,大脑却处于 “能量不足” 的状态,自然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。
久而久之,成绩也会受到影响。
我家二儿子就曾有过 “早餐难题”:
如果前一天晚上睡得晚,或者晚饭吃太多,第二天早上就没胃口,一口东西都不想吃。
一旦调整他的作息,晚上 10 点前睡着,同时减少晚餐的食量,特意留些胃口给第二天早上。他早上就能正常吃饭,白天上课也更专注。
还有些家长虽然重视早餐,却总给孩子吃 “老三样”—— 油条、豆浆、包子,或者面包、牛奶、鸡蛋。
其实这些早餐搭配并不够科学,合格的早餐需要兼顾 “营养均衡”。
具体来说,早餐里一定要有低糖复合碳水化合物,它们能缓慢释放葡萄糖,让孩子一上午都有精神;
除此之外,还需要加入优质蛋白质、健康脂肪、以及富含乙酰胆碱和核糖核酸的食物。
三、运动不足:别让 “埋头学习”,耽误了大脑发育“现在孩子学习太忙了,哪有时间运动?” 这是很多家长的想法。
确实,孩子每天放学要写作业,周末还要去上兴趣班、补习班,户外运动的时间被压缩得所剩无几。
但我们可能不知道,把本该运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,反而会让孩子的大脑 “变笨”。
过去我们总说 “四肢发达,头脑简单”,可这其实是个误区。
脑科学研究早已证明:运动是对大脑最好的投资。
首先,大脑会陷入 “亏电”。
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,给大脑送血液、氧气和营养;不运动的话,大脑 “能量供给” 减少,孩子容易思维迟缓、反应变慢,学习时总觉得 “脑子转不动”。
其次,负面情绪难调节。
孩子学习压力大,容易情绪低落、焦虑,而运动能促使大脑分泌血清素等 “快乐神经递质”;缺了运动,负面情绪堆在心里,会让大脑长期 “紧绷”,进一步影响脑力。
更关键的是,大脑缺了 “生长肥料”。运动能激活 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”,这种物质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生长连接,让孩子记忆力强、思维敏捷;长期不运动,BDNF 分泌减少,孩子会记忆力差、学东西慢。
另外,专注力也会受影响。运动能提升大脑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,这两种物质是 “专注力开关”;缺了运动,这两种物质不足,孩子就算坐在书桌前也容易走神,学习效率低。
我自己就有过亲身体验:每当看到儿子因为学习压力大而眉头紧皱、坐不住时,我就会催着他出去运动一会儿 。
要么在家跳绳,要么踢踢球,去楼下跑两圈。
每次他大汗淋漓后,脸上的愁云都散了,再坐在书桌前写作业,不仅速度变快,正确率也高了不少。
邻居家的男孩上三年级,以前每天都是爸爸开车送他到学校门口,孩子几乎没有运动时间。
这一年,他们让姥爷带孩子步行上下学,每天来回能多出半小时运动时间。
上楼时碰到邻居姥姥,她开心地说:“这一个月明显感觉孩子不一样了,回家写作业不拖沓,学习效率比以前高多了。”
所以别再觉得运动是 “浪费时间”,让孩子每天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运动,比如跑步、跳绳、打球、骑自行车等,不仅能锻炼体能,还能让大脑更活跃,学习起来更轻松。
写在最后孩子的大脑健康,才是一切的基础。
频繁熬夜、早餐吃不好、运动不足,这 3 个坏习惯,可能正在悄悄伤害孩子的大脑。
作为父母,我们或许无法替孩子承受学习压力,也没法让孩子的成长一帆风顺,但我们可以帮孩子戒掉这些坏习惯:每天提醒他早睡,为他准备营养均衡的早餐,陪他一起运动。
养育孩子从不容易,但只要多些细心和耐心,及时纠正错误方式,就能给孩子的大脑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,让他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发布于:山东省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